首页 > 写作素材 > 寓言故事
庄子的猴子
2020-03-11 共 次阅读同样的内涵以不同的顺序呈现,会给人不同的观感。
《庄子》里有一个故事:养猴人要给猴子吃果子,先说“早上吃三个,晚上吃四个”,猴子听了,怒形于色;他于是改口说“早上吃四个,晚上吃三个”,猴子听了,转怒为喜。
这也是成语“朝三暮四”的来源。猴子一天吃的果子总数都是七个,只是在顺序上有所不同,结果就让它们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。也许你会觉得这些猴子未免太容易被“耍”了,但庄子借这个寓言要说的其实是“人性”,而非“猴性”,多数人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跟这些猴子差不了多少。
心理学家让一群受测者观看ABC三位学生解答30道难题的录像带:A的回答起先都迅速而正确,但后来却越错越多;B开始时一再碰壁出错,但后来则越答越顺越对;C则一开始就有对有错,没有一个轨迹可循。最后,ABC三人答对的总题数都是15题(录像带并未交代这个统计数字)。看完录像带,心理学家请受测者评估三名学生的能力,结果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先盛后衰的A比先衰后盛的B较有能力,而且错误地认为A答对的总题数要比B来得多。
实验室里的受测者跟庄子寓言里的猴子一样:同样的内涵若以不同的顺序呈现,就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观感。“先好后坏”不仅比“先坏后好”给人较佳的整体印象,而且还会让人觉得“先好”就是“真的好”。这是一种“先入为主效应”──最先呈现的事物或特质,会让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,而且盖过后来出现的相反讯息。
另一个实验更有趣:以两种方式介绍同一个人,甲方式说他是个“聪明、勤勉、冲动、挑剔、顽固、嫉妒”的人,乙方式说他是个“嫉妒、顽固、挑剔、冲动、勤勉、聪明”的人。结果,甲方式的介绍带给听者的整体印象要比乙方式好很多。其实,六种特质完全一样,只是呈现的顺序颠倒而已。
“名实未亏,喜怒为用”,庄子想借猴子的寓言告诉我们顺序的虚幻性,可惜的是多数人还是跟猴子一样被顺序所迷惑。庄子的猴子和心理学家提醒我们,在与人交往时,如果你不想让人对你的能力和为人做出错误的判断,那你就不必太谦虚,也不必担心无以为继,而应该在一开始时,就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。
最新文章
- 2020-03-11 得意忘形的老虎
- 2020-03-11 彩蝶的一生
- 2020-03-11 老人和树
- 2020-03-11 白帆和木桨
- 2020-03-11 孔雀兼职
- 2020-03-11 望天树与铁刀木
- 2020-03-11 陶罐和铁罐
- 2020-03-11 司命
- 2020-03-11 眼前与将来
- 2020-03-11 泥塑
- 2020-03-11 蛤蟆的担忧
- 2020-03-11 不知趣的猎狗
- 2020-03-11 蚂蚁的恐惧
- 2020-03-11 痴心妄想
- 2020-03-11 还是盲人好
- 2020-03-11 鲁婴泣卫
- 2020-03-11 渴望自由
- 2020-03-11 老虎模型
- 2020-03-11 孔雀惜尾
- 2020-03-11 曲高和寡
- 2020-03-11 晏子责烛雏
- 2020-03-11 眼盲心明
- 2020-03-11 钱神自白
- 2020-03-11 家龙和野龙
- 2020-03-11 两人一心
- 2020-03-11 永州鼠
- 2020-03-11 摇头摆尾
- 2020-03-11 覆车之鉴
- 2020-03-11 疑病乱投医
- 2020-03-11 法如深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