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笛杨柳,刀光剑影,人喊马嘶,驼铃悠悠,塞外马鸣,商埠僧侣……昔日的荣光与辉煌,都化作云烟。
大漠孤烟见证了千年来的繁华与孤寂,梦幻泡影里,春风归来度玉门。
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。
玉门,相传此地在汉武帝时,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。玉,是灵动的。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”,我已心生敬畏。
提及玉门关,唐王之涣的《凉州词》便为我用古老的语言,唱响了一曲出塞的歌:
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”
真是绝美。
一首七言绝句,将边塞凉州勾勒出来。雄伟壮阔,寂寞荒凉,曲调悲凉,别具深味。
常想着在最热的季节,在情系古今的茫茫戈壁大漠里,用一道唤作“丝路两关迎友人”的菜肴,去感受阳关春暖喜迎宾客的繁盛,去感受玉门单调寂寥的干燥,探索别有洞天。
戈壁滩,盐碱沼泽地,疏勒河故道……长城错落,烽隧兀立,营垒炮台布局森严。
耳际是呼呼的风声,脚下尽是粗砂,恍惚间梦回千年。站在风沙中,面对时间,面对历史,它们已经几千年了吧?那些呐喊,那些厮杀,那些狼烟,那些烽火……古战场的荣耀与悲怆……就这般消散在风中了吧!
心里顿生几分失落和心痛。
登上古关,举目远眺,四周沼泽遍布,沟壑纵横,长城蜿蜒,烽燧兀立,胡杨挺拔,泉水碧绿。红柳花红,芦苇摇曳,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,使你心驰神往,百感交集,怀古之情,油然而生。
再美妙绝伦的事物,在历史和时光的长河中也经不过昙花一现的命运。
闭目遥想当年,画面转换,是另一番景象:熙熙攘攘东来西往的西域商旅、僧人、各国使节,在此穿行往来,贸易经商。马车如穿线珍珠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日下。美玉、丝绸、香料……摩肩接踵热闹非凡。
然而繁华落幕,尘已归尘,土已归土。抬头,流云缓缓,一只鸟倏然掠过。树木,花草,沙棘,时间仿佛在此停滞了。
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是大诗人王维流传千古的佳句,那被遗忘的古老的语言,述说着送别友人时的惆怅和不舍。
无论阳关,还是玉门,虽是建功立业,只是,此去经年,不知何日能再续前缘?沙砾不断蔓延,到远方,到更远的过去。
“一川碎石大如斗,风吹满地石乱走。”岑参的诗句,切肤真实,站在黄沙上,望着时间与岁月不甘寂寞的流淌,仿佛梦回千年。玉门关下的河道,运输粮草的船只,源源不断,漕运繁忙;守护烽隧的士兵,轮流换岗,检查着白天黑夜,关注着狼烟和柴薪。
苍天不变,一如千年。不忘初心,合上眼睛,耳听呼啸声,那一刻,内心仿佛尘埃落定,异常平静。
我们不必慨叹消散与驻留,玉门在大自然的呼吸中,慰籍护佑了一代又一代玉门人的心灵,融入日月星辰里,永存不朽。
山一程,水一程,一路的行走,内心充满感动的情愫。一只盏、一杯茶、一尊佛像,都是美的展现,是历史回旋的句读与感叹。
世事如棋,实在难料 。无论当年战局如何,一切俱往矣,都化为灰飞烟灭。高崖洪波,沙漠危途,眼前的风景随着时间缓缓流逝,一切事物有来有去,不带走一片尘埃。
在几千年的风沙深情的怀抱里,我仿佛忘记了尘寰,豁然是当下的心境。
尽管道路艰难,荆棘漫路,风沙不停,但是,看到愈来愈多的人来拜访玉门,用不同的方式碰撞着心灵时,我心里的暖意在升腾,依旧向前。
当最后一抹余晖恋恋不舍地消失在天际,临离开,我也开始收拾行装。缥缈,迷离,回首感受它的低语倾诉。
门是敞开与关闭的隔断,倘使你携春风而来,玉门也不再寂寞。我愿:夜深人静,与你春风度玉门。